close

常有人勸我們要捨得或放下,問題是我們做到了嗎?放眼四周,顯然知道的人多、做到的人少,不是嗎?

重點是人有極限,很難「包山包海」,樣樣都來;在能量或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要的東西太多,不願意割捨,久了會有沉重的負擔或壓力。還有,當我們確定這兒已經是個沒有乳酪的地方,如果還執迷不悟,繼續「撩下去(尋尋覓覓甚或苦等)」,自然會顯得越來越痛苦,不是嗎?

沒錯!捨得捨得,能捨才能得;問題是為什麼總是我們捨不得呢?

是啊!放下、放下,放下了,很多的問題也就沒了;問題是為什麼總是我們放不下呢?

喔!原來,不管是捨得還是放下,其實不只是一念之間。

根據社會心理學觀點,任何人任何時間點的任何行為,都是個人因素與環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;面對生活或人生中大小事件的抉擇「行動」,何嘗不然?

進一步說,我們能否捨得或放下的關鍵,就個人方面的因素論,除了當事人的認知判斷問題,還有更難「處置」的情感甚或是情結因素。至於環境因素方面,例如當我們面臨「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」時,即使有捨得的主觀意願,也很難放得下,不是嗎?

日常生活中,或在人生的道路上,無論是愛情、家庭、學習(教育)、工作甚或只是應該輕輕鬆鬆的休閒活動,我們要能展現出捨得或放下的實際行動,確實不易。

重點是怎麼辦?從解決問題的角度論,首先得先搞清楚問題及其成因;所謂「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」,不是嗎?就自己的部份說,確認個人的需求(目標)、能力(包括理性與感性兩方面)、個性、資源(例如時間、財力、物力、人脈、、、)及其優勢與劣勢;就行動目標論,挑戰與難度如何?競爭對手的優勢與劣勢?還有大環境(例如國家是賀)與小環境(例如公司、家庭)的支持度、、、都是我們需要認真考量的重點。

另一方面,「盤算」過後,面對個人優勝劣敗的局面,我們還得要「全盤的接受」;例如能力不可及的、資源不到位的,乃至於遠不如競爭對手的,即使有再強烈的渴望也必須割捨或放棄。顯然這已經不是認知判斷問題了,最關鍵的其實是割捨或放棄的意願、決心、勇氣與意志。

注意到了嗎?這些「情感」要素的準備靠的長久的「修養」,可不是我們想要就有的喲!

重點還是怎麼辦?就從知道或想要「捨得」或「放下」的那一刻,開始認真的修練啊!要緊的是時時提醒自己:知道沒做到永遠只是原地踏步;一點一滴的累積,久了,就會有「成效」,也就是會有改變過後的「好感()」;堅持下去,在此種成就感的不斷激勵下,必然顯得越來越輕鬆,距離目標也會越來越近,而終底於成。

問題是有多少人可以有這樣的堅持呢?放眼四周,不管是「捨得」或「放下」,也無論是哪一方面的,「知道的」多,「做到的」少,That’s why. 因此,真正的關鍵乃在於想要就要做到,想要做到就要趕緊行動。

還有、還有,「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」,想要修練「捨得」或「放下」的決心與意志,我們更需要同伴。

人生無幾,我們真正不可或缺的並沒有想像的多;早一點兒學得捨得與放下,早一點兒享受!?有此領悟的人,何妨從週六的早餐開始?且讓我們一起加油!

 

arrow
arrow

    詹老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