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在台灣,在各個不同崗位,扮演不同角色的「李先生」很多,除了李遠哲院長,至少還有李院士、李教授、李(大、中、小學)校長、李老師、李(大、中、小企業)老闆、李主任、李警官、李爸爸、、、?

 

試問誰的貢獻比較大?誰比較值得尊敬?

 

另一方面,無論是政府部門、企業、學校(大學、中、小學)、、、乃至於各種組織內部不同層級的單位,「歷來」在相同工作崗位也很多,試問誰的貢獻比較大?誰的表現比較值得尊敬?

例如同樣是民選的中華民國(或台灣)總統,蔡英文、馬英九、陳水扁、李登輝,誰的貢獻大?誰比較值得尊敬?

 

又如同樣是台灣的大學教授,台大的、台師大的、台北科大的、輔仁的、文化的、世新的、、、,哪一所學校的貢獻大?哪一所學校的比較值得尊敬?

 

再進一步比較,同樣是在某大學(姑隱其校名)任教的李教授、張教授、陳教授、王教授、、、,哪一位的貢獻大?哪一位比較值得尊敬?

 

如此的比較,乍看或乍聽之下顯得「很無聊」;如果仔細加以追究,其實不然!?放眼四周,諸如此類比較,不僅比比皆是,還「事關重大」呢!至少認真比較的人,乃至於被比較者,心理上的感受都很強烈,不是嗎?

 

問題是大家的比較都很公平、公正嗎?

 

覺得追究此項問題「很無聊」的人,主要的原因是「誰的成果(或成就)多,誰的貢獻大」(直覺反應),問題是這樣子的比較真的很公平、公正嗎?

 

如果我們認真地繼續加以追究會發現,如此的比較看似公平,其實既不公正也不客觀,怎麼說呢?因為至少嚴重忽略了他們所使用的資源多寡問題,被比較對象對於所屬機構或單位的可能貽禍或拖累也不見了。

 

還有、還有,如此比較的時間基礎為何?只看現在嗎?過去的呢?更重要的未來呢?

 

日常生活中,甚或在職場上,我們常見周遭人為了「誰的貢獻大?誰比較值得尊敬?」爭論不休;尤其是面對有利害關係(例如職位之爭)時,甚至可能為此不歡而散,或落得兩敗俱傷,誠然情何以堪?關鍵就是是欠缺比較客觀的衡量指標。

 

為了化解如此僵局,謹提出一種「個人貢獻度」計算公式如下:

 

【成果(成效) - 損失(或貽禍)】/ 使用公共資源

 

換言之,無論個人、政黨、學校或企業,特定時間內的努力成果(vs.付出)最多,未必就是最大的貢獻者,因為還得看期間為大家帶來的損失(或貽禍)”量”,以及所耗費的資源而定。

 

夠簡單明瞭了吧!至於成果(成效)、損失(或貽禍)、與使用資源的「量」怎麼算?大家「心知肚明」,或者也可以進一步發展計算公式加以衡量,在此請暫且別跟我「計較」。

 

如果同意的話,請依此公式分別計算蔡英文總統、馬英九總統、陳水扁總統、李登輝總統的「個人對於國家的貢獻度」,誰的貢獻大?應該很明顯了吧!

 

同樣的,請針對台大的、台師大的、台北科大的、輔仁的、文化的、世新的、、、教授,將相關「數量」輸入公式,哪一所學校的貢獻大?哪一所學校的比較值得尊敬?也會顯得比較符合「公平正義」。

 

另外,針對同一大學(姑隱其校名)的李教授、張教授、陳教授、王教授、、、,我們也可以相同方式加以「算計」,所形成的「個人貢獻度」與值得尊敬的程度,也會比較令人服氣喲!

arrow
arrow

    詹老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