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 瀏覽多年來流行資訊會發現,無論衣服、飾品、鞋子、眼鏡、背包等身上用品;相機、腳踏車、電話(含手機)、傢俱等個人或家庭用品;建築、室內設計、民宿、餐廳、咖啡館等住家或休閒場所;表演、卡通、遊戲、玩具、冰品等休閒用品或食品;婚禮、節慶或宗教活動等方面,除了因應時代變遷講求創新外,竟然也復古成風。求新vs.懷舊兩種對立的追求行動同時並存,到底是怎麼回事兒?時尚本來就強調新鮮、獨特、與前衛,因此設計師、主辦者、參與者或消費者競相求新求變,不難理解;復古懷舊成了一種流行,令人好奇,也值得深入探究。

    社會心理學強調個人行為或社會現象,同時都受到個人因素與環境因素的作用,因此探討創新vs.懷舊」的個人行動與社會集體現象,個人或環境兩方面因素都得兼籌並顧。首先,人本來就是矛盾的動物,日常生活中我們就經常對於特定人、事或物既愛又恨,例如巧克力、油炸物、結婚、養兒育女、核電廠、下雨天等。尤其「一樣米養百樣人」,很多人或部分人喜歡的,其他人未必會加以讚賞,反之亦然。例如時尚圈有的人喜歡前衛創新,也有人喜歡懷舊復古;又如喜新厭舊的現代人,在飲食或休閒方面總有人鍾情於古早味;諸如此類既創新又懷舊的現象,從人類的矛盾性格看來並不令人意外。

    其次,諸如物品、玩具、傢俱、汽車、房子、服飾等,就其功能或使用起來的狀況論,新的總比舊的好,也比較不需要維修,當然比較受人疼愛,舊的則不然;消費者因而顯得喜新厭舊,有人甚至將此現象歸咎於人性之常。然而,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,裝載著小時候記憶或傳統的人、事、地、物,總是讓人回味無窮,甚至可能因為越老(或越舊)越稀有,顯得彌足珍貴,而令人念念不忘或愛不釋手。當然,人有個別差異,喜新或念舊的反應必然因使用人或行為者不同而有異。

    再者,新或舊是一種主觀的感覺或判斷,不僅原本新鮮的人、事、地、物,歷經歲月風霜或時間遞嬗,必然會變老或變舊;尤其在習慣化(habituation)的作用下,此種新鮮感也會逐漸遞減,甚或終至於消失。尤有進者,因為人有不等的記憶能力,又有情感的好惡,新舊的感覺會因為「客體(對象)不同而有個別差異。具體地說,對於喜歡對象(包括人、事、物)的新鮮感,有人的記憶可能顛撲不破,因而有記憶猶新之嘆。另一方面,對於不喜歡的卻有意無意的加以壓抑或遺忘,新鮮感也就很快的不見了。

    其實,新或舊不僅是主觀的,也是相對的,亦即是人們經比較而來的一種感覺;比較的對象或情境如果不同,新舊的感覺可能隨之改變。換言之,人們新舊的感覺會隨時空異動而有差別。因此只要時間夠久,塵封已久或年代久遠的很可能因為稀有而別具新意;再就設計或創意的過程說,產品、服裝、髮型、建築、室內設計等設計師,創意有時而窮,若能回頭尋找古意,並從中汲取靈感,當然也可以據以創新。換言之,創新與復古並非截然對立的。

    另外,人是群性的動物,每天生活在團體之中,對人、事、物的感覺甚或判斷,除了會與他人比較(亦即社會性比較;social comparison),還會受他人表達出來的感受或意見影響(亦即社會性影響;social influence)。當多數人表達對新事物的喜好時,有意無意之間我們也隨之心動;當眾人爭相追逐傳統風格時,我們也不知不覺的跟進,求新抑或「懷舊」之風因而很容易形成。

    最後,意義的追尋乃是人類的基本動機,無論是有形的物品、建築或無形的符號、觀念、理論,甚或有形無形兼而有之的生活方式,前衛創新或復古懷舊的追逐,也是一種意義追尋的行動。然而,意義或意涵乃是一種個人主觀的或社會集體的認知建構,因此不僅會因人、因時、因地(社會文化)而異,更經常因為某種人為操作而改變,例如商業廣告與行銷。因此理解人們的喜新vs.懷舊」心理或流行時尚,絕對不能忽略資本家的強力介入過程。具體地說,一方面廠商為了促銷產品,必然投入可能的資源,透過各種傳播媒體(例如流行雜誌、報紙、電視、網路資訊等)加以廣告或行銷;另一方面,傳播媒體除了受廣告商委託,會賣力為之放送外,基於媒體本色甚或天職,也會配合演出,以滿足閱聽人追逐資訊需求。置身於媒體傳播洪流的消費者或一般社會大眾,無論有無購買或使用商品需求,總是會有意或無義的接收到相關訊息。又在輸人不輸陣的同儕或人群影響下,此類流行資訊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印記不僅獲得強化,甚或進一步化為具體的消費行動,喜新懷舊或「喜新+懷舊」風格因此成了一種流行。

    總之,新與舊並非勢不兩立的,前衛創新固然可以引領風騷,傳統如果具備古典美,一樣可以吸引眾人關愛眼神。人們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要創新?還是要懷舊?當然有個人的決定因素,因為每個人的嗜好、價值觀、個性、能力等方面畢竟有別,在工作、年齡、經濟、家庭環境等方面也有差異。另外,在有意無意的觀摩學習過程中,周遭人也發揮了關鍵性的影響力,因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。尤其在資本主義社會,廠商的廣告行銷以及傳播媒體的推波助瀾,更是左右了社會的流行時尚。有句廣告詞說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求新vs.懷舊」的追逐或流行,何嘗不然?

arrow
arrow

    詹老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