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話說史上最「接地氣」的社會心理學家Kurt Lewin說,”There is nothing more practical than a good theory.”(再也沒有比一套好理論更實用的了)我說,「理論是行動的最佳思維架構,行動是理論的最理想實踐。(”Theory is the best rationale for action; action is the best practice of theory.”)

多年來秉持此項學術信念,汲汲營營於「應用」社會心理學之道;無論是「愛情心理學」、「人際關係理論與實務」、「解決問題與案例研討」或其他課堂,不管是學生輔導中心、學生事務處或系辦公室等大學校園行政工作。反過來說,生活中或工作領域的任何難題,也都成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靈感來源,甚至於發展成為研究行動。

如此的工作與生活,一言以蔽之,就是「研究生活中的心理學,應用心理學於生活中」;同時,「一路走來,始終如一」。

進一步具體地說,為了實踐「應用社會心理學」,日常生活與行政工作過程不僅經常以社會心理學思維,甚至還不時出以學術研究的嚴謹與實證精神。如此這般的工作或生活結果,一則有如吹毛求疵,再則也顯得"創意無限",還因此招來周遭人(例如家人與同事)”很難搞的「點子王」之說。長期關注本人FB動態的遠近親疏好友,相信應該也頗有同感吧!

然而,這樣子生活或工作,周遭人(例如家人與同事)難免顯得比較辛苦,甚至於連太座都會偶而抱怨「何苦咧?」其實,周遭人苦,自己更苦;把生活或工作搞得像學術研究般,日子怎麼會好過呢?面對此情此景,身為社會心理學專業工作者,怎麼可能渾然不知?

然而,不此之圖,「事情的發展」不僅很難「如願以償」,一不小心還可能出事?!尤其面對的是當今變動快速又險峻的大學工作環境,還有日益險惡的社會與生活情境。如此的心聲,真的少有人知!?

問題是這麼辛苦,究竟「為何而戰?為誰而戰?」說穿了就是為了「自我」,也就是「自我觀念(self-concept;自己對自己各方面的看法總和)」甚或自尊(self-esteem;自己對自己各方面的評價及其情感連結)」使然!重點是此種長久累積而來的「自我」,不僅影響深遠,改變也不容易。換言之,堪稱是「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」人格特質的一部份。

問題是怎麼辦?除了本人得隨時懷著小心翼翼、亦步亦趨的生活與工作態度,也只能期待周遭人面對與「接受」現實,畢竟本人「用意良善」;否則的話,勢必外顯的或內隱的大小衝突不斷,輕則日子難過,重則兩敗俱傷,真是何苦來哉?

arrow
arrow

    詹老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